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编制指引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编制指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的战略部署,我市出台了城市更新“1+1+N”系列政策文件,以城市更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工作,我局制订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编制指引》。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第6次局长业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反映。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1年7月6日

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编制指引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城市更新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城市更新单元以低效存量用地再开发利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为主,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前后差异大,呈现新交通特征,对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和运行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城市更新为推进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一种类型,是规划许可、改造实施的法定依据。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阶段开展交通影响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促进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为城市更新单元的建设规模论证提供依据;三是确保城市更新单元科学规划预留各类交通设施用地,为城市更新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支撑。为规范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成果的编制,特制定本指引。

  (二)适用范围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估适用本指引。

  (三)编制原则

1.坚持承上启下。落实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及本地区上层次交通专项规划要求,指导各类交通设施的规划实施。

2.坚持互动互补。根据交通评估结果和改善建议,优化更新单元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科学合理确定城市更新单元交通布局、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提供基础依据。

3.坚持科学客观。评估内容体系完整,数据真实可信,技术路线合理,模型建立科学,评估结果客观公正,改善方案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4.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城市更新,推进交通系统发展从追求规模增量向存量优化、品质提升转变;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小街区密路网,提供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公平的交通服务。

  (四)编制主体

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交通影响评估(下称交评)报告由各区政府(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组织编制。

  (五)编制单位

委托具备交评专业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交评工作。交评工作应由交通领域的专业人员负责,需掌握项目周边真实可信的背景交通数据,调查分析同类用地、建筑的交通产生吸引率等数据,能够运用交通需求预测软件建立周边地区的交通模型,科学预测分析交通需求和流量分布,评估交通影响程度,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

  (六)编审要求

交评报告是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重要支撑材料,应与详细规划同步编制,并作为成果附件同步提交审查,书面征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评估应加强分析研究范围内的合理交通出行结构,保障公共交通的出行品质,应预留一定的公交弹性容量,不得以公共交通满载作为评估前提。涉及建设规模较大、地处敏感地区、重大交通设施调整的项目,区政府应结合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七)主要指标

交评报告涉及主要的交通指标如下:

1.道路交通:道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全日、早(晚)高峰的路段机动车交通量、饱和度和服务水平;交叉口高峰小时转向量、延误和服务水平。

2.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人口、岗位覆盖率,轨道交通载客量、满载率;常规公交站场用地规模;公共交通可达性。

3.静态交通:社会停车场规模和停车配建指标要求。

4.慢行交通: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

5.结合实际需要纳入的其他要求。

  二、交评报告编制内容

参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结合广州市城市更新详细规划的要求,交评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阐述项目交通区位,功能定位,总体建设规模等。

2.研究年限:根据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时序确定交通影响评估近、远期研究年限;未明确建设时序的,原则上与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年一致。

3.研究范围:根据项目的范围、交通网络层级结构、重要交通设施分布、天然屏障、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将可能受到显著影响的道路路段或交叉口均纳入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城市更新单元本身。

4.研究内容及深度。

5.技术路线。

6.研究依据: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标准、政策文件、上层次交通专项规划等。

  (二)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确保内容的完备性、数据的准确性、问题的针对性。

1.土地利用现状

分析城市更新单元内及研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用地布局、用地性质、建设规模及重点项目情况。

2.交通需求现状

统计分析现状研究范围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数量,分析现状城市更新单元内人口就业出行特征,包括内外部出行比例、日均出行频次、出行方向分布以及出行方式结构等。

3.道路交通现状

梳理路网结构、路网密度,交通组织,横断面及立交节点等道路设施网络供给情况;结合交通流量调查和大数据资料等,分析主要路段饱和度、交叉口延误、道路运行车速等现状道路交通运作情况;总结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4.公共交通现状

梳理现状轨道交通网络、站点设施布局及客流情况,分析轨道网络和站点运作情况,评价轨道交通服务水平;梳理常规公交站场布局和规模及中途站等情况;分析常规公交运行特征,评价服务水平;总结现状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5.静态交通现状:梳理分析社会停车场布局和规模,总结问题。

6.慢行交通现状:梳理分析立体过街设施、步行网络、非机动车道网络和非机动车泊位等设施状况及使用情况,总结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

  (三)既有规划分析

1.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析项目规划范围周边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功能以及研究范围内主要的土地利用性质与布局等。

2.道路交通规划:分析路网结构、路网密度、红线宽度等既有路网规划供给情况。

3.轨道交通规划:分析规划轨网走向、站点布局以及对项目的服务等情况。

4.其他规划交通设施:包括常规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水巴码头、立体过街设施等规划情况。

5.规划交通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四)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方案介绍

1.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更新单元功能定位、用地布局、用地性质和建设规模、容积率、人口和就业等。

2.交通规划:分析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交通专项规划方案,包括路网系统结构和指标、红线控制、交通站场设施用地规模和布局、慢行规划等,与既有规划对比分析。

  (五)交通需求预测

1.建立交通模型:明确预测前提,包括预测年交通供给情况(道路、轨道、常规公交等)、土地利用方案等。利用主流软件建立交通模型,对背景交通需求和更新项目交通需求分别进行预测。

2.背景交通需求预测:以区域宏观交通模型为基础进行背景需求预测。明确所用宏观模型的建立年份、介绍模型主要数据基础和模块构成,需进行模型更新的,应介绍更新情况及模型校核的主要结果,保障背景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可靠。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资料、职住特征数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出行生成率指标、公共交通运营数据等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地区背景交通运作情况。

3.更新项目交通需求预测:细化研究范围内模型,重新构建交通小区和交通网络,确保交通模型精度能够满足需求预测工作;测算更新项目详细规划调整前后的交通生成、交通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对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数据如交通生成和方式比例应给出详细的测算过程;结合需要与现状交通运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六)交通影响评估

1.道路交通评估

(1)路网调整评估

上位规划落实情况核查。

路网结构的合理性:包括路网结构、功能、指标等。

路网衔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估更新单元内部路网与外围路网衔接情况,从用地权属、地形条件、河涌水系、工程技术等方面评估路网调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道路交通运作评估

根据交通分配结果,分析研究范围内影响的主要路段和交叉口的流量流向、服务水平变化情况,判断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对道路网络运作的影响程度。

2.公共交通评估

上位规划落实情况核查。

轨道交通评估:土地利用与轨道线路、站点的协调情况;相关区间断面的满载率等运作状况,站点覆盖率,站点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情况。

常规公交评估:结合规范或交通需求,核算公交站场规模需求,评估公交场站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

3.静态交通评估

结合规范或交通需求,核算社会停车场泊位需求,评估社会停车场规模和布局的合理性。

4.慢行交通评估

按“以人为本、人车分离”为原则,评估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及舒适性。

5.交通仿真专题评估

涉及交通敏感地区、重要交通交叉口等的,应进行交通仿真专题评估,采用微观机动车仿真、行人仿真等技术手段,分析交通运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形成仿真视频和报告等专题 成果,加强评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其它交通设施评估

  (七)交通改善建议及后评估

1.道路交通改善建议

针对道路评估存在的问题,从路网结构、内外衔接、路网加密、交通组织及交叉口功能等方面提出优化改善建议,并提出规划用地控制建议,保障改善措施规划落实。

对于路网改善空间受限的情况,应加强提高公共交通分担水平的改善措施研究,降低新增交通需求对路网的影响程度。

2.公共交通改善建议

(1)轨道交通改善建议:严格落实上层次轨道线网规划要求,提出与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相协调的线位走向和站点布局改善建议。

(2)常规公交改善建议:主要针对公交站场规模和布局提出改善建议。

3.静态交通改善建议

主要针对社会停车场规模和布局提出改善建议。

4.慢行交通改善建议

从提高慢行交通环境的安全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出发提出改善建议。

5.实施时序建议

时序建议:从城市更新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的角度,提出更新项目和交通设施的实施时序建议。

6.改善后评估

定性和定量评估改善后的效果,给出结论。

  (八)结论与建议

简明扼要总结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用地功能、建设规模变化、交通需求变化等基本情况,综合道路、轨道、公交等评估结论,明确交通影响是否可接受。

提出交通改善的必要性和建议性措施,并提出落实单位的建议,精细化指导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优化。

  (九)其他应纳入交评报告的内容

如涉及货运交通、对外客运交通等,应纳入评估内容。

  三、交评报告成果形式

评估报告采用A4幅面,成果附图应按整比例采用A3或A4幅面。电子数据成果的文本正文采用word格式或pdf格式;附图采用jpg格式。成果应符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划成果电子报批和管理的格式要求。

成果附图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区位及研究范围图、现状土地利用图、现状道路交通网络布局图、现状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图、规划土地利用图、规划道路等级图、其他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图、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前后对比图、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综合交通图、路网调整对比图(如有)、路网运作对比图(饱和度及流量)、交通改善建议图等。